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十八章风雨后庭  (第3/3页)
    莫非,那些笑闹醉饮不休的嫔妃宫人和王公大臣们,果然不知如此下去,奇祸只是迟早迟晚的事么?    第二天午后申时,昏昏沉沉的含烟歪在榻上阖目养神时,忽听尚宫局的司言前来传诏:请宝林娘娘即刻更换朝服,前往弘仁殿乘车,伴驾同游江畔。    天到这般时候了,陛下到江畔去做什么?    含烟不敢怠慢,匆匆更上五品宝林之服,待乘轿来到弘仁殿时,见除了几名常侍大臣、左右武卫将军之外,还有三四个陛下到江都之后,江都通守王世充为他搜罗的美貌绝色的江南女子。除此之外,还有七八个女史、太监、宫娥也垂手候立在那里。    含烟左右望去,不见皇后的凤辇在御辇仪仗之列——这段日子,陛下对皇后动辄发火,可能是厌恶皇后的谏阻劝慰,所以,除了一些正式的典仪祭祀之类,一般都不再令她伴驾了。    陛下仍令含烟同乘御辇金辂。    御辇仪仗行至江畔后,神情沉郁的陛下在左右武卫将军和大太监喜来的挽扶下,登上了一块高大突兀的江畔碣石。    含烟等左右嫔妃女官紧随其后。    一登上碣石,便觉遒劲的江风骤然扑面而来!    夕阳西下,晚霞锦缎般铺满了一江。    江畔滩涂上,无边无际、密密匝匝的白苇红蓼在猎猎的江风中摇摇曳曳、烂烂漫漫,与天边的晚霞相映成辉。    缈远的天空,一阵雁行从对岸一路飞翔,迤逦向北…    浩阔的江面上,帆桅入云,渔歌互答,一片清明景象。    世事动荡的惊涛骇狼,此时一下子显得很遥远了。    就在此时,伫立于陛下身边的含烟却突然念恋起三郎来——如果,此时和自己并肩而立的是三郎,如果,此时江面上的泛舟的是他们在撒网捕鱼,此生足矣!    可是,有的人偏偏要天下江山!    其实,天下四海也罢,富贵荣华也好,华车丽舍,仆随簇拥,比及安宁,比及悠闲来,又能算得什么?    夜幕四合,繁星闪闪。    一轮明月被江波托着,渐渐地浮出了江面。    江狼喧响,江潮涌起…    岸边,林立的武卫军一动不动,仿如雕塑。    陛下站在那里,江水渐起渐落,翻卷起的狼花扑湿了他的身上的锦绣衮袍的袍角,岸边各色旌旆旄旗于在劲烈的江风中忽忽猎猎作响。    含烟无法揣知:神情肃穆地久久凝望着荡荡江水的大隋陛下,此时在想些什么?    蓦地,她似乎听见,陛下在低声念叨两个什么字。    含烟突然听出来了,是"大业…"。    这两个字,曾经蕴藏了一国之主的陛下多少豪情壮志和宏图大略!也许,事到如今,他只是错在cao之过急?也许,他想要的不过是大隋的更强大、更富庶,想成就的,是先皇文帝那样的一代英主万世功业?    江月,江风,江潮…    那一刻,含烟觉得,大隋陛下杨广又成了以往的那威严的帝王国主…    也许,陛下终于开始醒悟?    但愿陛下振作了以往的豪情壮志,复苏了本有的英雄气概,启驾北还而率军靖乱!    如此,大隋江山就有救了!苍生百姓也有救了!    然而,含烟彻底错了。    陛下根本没有返回中原的打算。不仅没有回中原帝京的打算,相反,他还要再继续南下江东——第二天早朝,他诏命朝廷大臣和宫监即刻起建新帝宫于丹阳,尽快迁帝宫于江左,借长江天堑和大隋强大的水军战船保驾,长期偏安一隅…    含烟彻底绝望了:北方反兵四起,称王称帝者竟多达百人,面对天下崩乱、社稷欲坠的巨大危机,她实在不明白,身为一国帝王的陛下,怎么能够不仅不思北还,反倒再欲南迁,并整日沉溺于酒色?    南朝的梁国、陈国的国都,当年不都是建在江东吗?    长江天堑,何曾阻止了北朝当年的一次又一次进攻,一番又一番的攻克?    催逼督造丹阳新宫的日子,陛下的性情也越发狂暴了:每接到告急的军书,必然会勃然发怒,此时,左右值守的宫人侍卫,往往会无辜遭殃,甚至送命…    萧皇后曾嘱咐过含烟等几位亲腹——以后,不管陛下在谁的殿阁,遇有什么急报,不到万不得已,一般不要令他们打扰陛下,以免再伤及无辜了。真有什么重大急报时,可以先直接报送到内史侍郎虞世基和御史大夫裴蕴等几位大臣那里,先请他们酌情办理就是了。    含烟一向不习俗务,竟然忘了皇后的嘱托,忘了交待守门的武卫!    那天,含烟正在为陛下弹琴,一份十万火急的军报径直闯进烟雨楼来——反贼李密攻破兴洛仓,开仓放粮,集结三四十万的兵马,正在以强势兵力猛烈攻扑东京洛阳…    陛下闻言,将手中的一只银酒樽狠狠摔到地上、又弹在含烟的琴架上!    琴弦轰然崩断,骤然弹伤了含烟的脸颊,一时血流如注…    陛下怒气冲冲地急命左右速诏内史侍郎虞世基、御史大夫裴蕴、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、右翊卫将军宇文协,屯卫将军宇文化及、梁国公萧钜等几位文武大臣火速赶到烟雨楼外厅朝议救援之计。    那天,一向宁静的烟雨楼,竟然成了文武大臣交驰往来的临时朝议厅!    众臣奏请:擒贼先擒王!若欲平天下,必先杀李密。请陛下集中所有兵力,全力歼灭李密妖逆。    陛下诏命内史传旨:以大将军薛世雄为讨捕总指挥,诏命薛世雄亲率三万大军,并速调各地精兵联合组成讨伐大军,以几路并发,紧急开往洛阳,以救东京之急…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