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五百三十六章洗脑1  (第1/3页)
    第五百三十六章 洗脑(1)    细柳营。    名动天下的无敌铁军。    自建立以来,这支军队就是汉室王牌中王牌,精锐中的精锐。    哪怕再过两千年,这支军队的威名,依然不减半分。    与它的名字一同永垂青史的,是刘裕统帅的北府兵,是杨业的杨家军,岳飞的岳家军,戚继光的戚家军。    换句话说,在此时,细柳营可以称得上是有着光荣传统,作风优良的光荣军队。    细柳营的前世,是汉室的河东郡义兵营。    太宗孝文皇帝后元六年,即西元前159年,匈奴老上单于已死,新单于军臣与其右贤王矛盾加剧。    自古以来,战争都是转移国内矛盾的不二手段。    匈奴人尤其如此。    当年冬,整个匈奴东部部落,几乎倾巢而出。    其一路自河套而来,与汉军在云中郡郡城下激战;一路走上郡,兵临肤施城下。    当时的情况,可谓是万分危急!    匈奴人来势汹汹,长城防线,几乎形同虚设,汉军只能依赖坚城抵御匈奴入侵。    广大的乡村村寨,几乎全部放弃。    更关键的是,当时,汉室的主宰,太宗孝文皇帝,实际上已经是病入膏肓了。    帝国风雨飘摇,一旦上郡或者云中,任何一个郡城失陷,整个北方的长城防线,都将崩溃。    匈奴大兵将再现七年前的伟业——兵临萧关之外,火烧回中宫。    而七年前亲披甲胄。手持天子剑,奔赴前线,犒劳将士。激励士卒,团结全国的天子,却已经甚至连未央宫都很难走出来了。    细柳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在长安城以西的细柳仓内成军。    之后就发生了名垂青史的太宗细柳阅兵的故事。    细柳营一举成名天下知。    周亚夫更是从此官路亨通。    立即就从河东郡郡守的位子上被提拔为中尉,隔年四月,任命为车骑将军,太宗遗诏。遗命先帝:事有不便,以周亚夫为将。    于是,吴楚乱起。周亚夫才得以兼任太尉,总掌天下兵马。    周亚夫从河东郡郡守到太尉,只用了五年。    这样的火箭升官速度,翻遍中国历史。也是寥寥无几。    而在这样的速度背后。细柳营的影子,始终若隐若现。    这支军队成军以来,抗击匈奴,平定吴楚,转战万里,大小数百战,用着铁一样的战功,昭告天下。他们无愧于自己天下第一军的美誉。    而细柳营当然不是凭空出现的。    更不是坊间所流传的,周亚夫从河东郡郡兵和地方义士中选拔出来的。    懂点军事常识的。都知道这不可能啊!    精锐不是一天练成的,细柳营这样的百战雄师,更不可能仓促找上几千人,发给武器,就能成为精锐的。    更别提‘太宗细柳阅兵’的故事,被细柳营当做背景板的棘门门、飞狐军、句注军,可不是什么小猫小狗。    譬如飞狐军的将军是车骑将军令勉;统帅句注军的人是楚国丞相苏意;北地军的头叫张武,这人不用太多介绍,只要知道,此人是跟着太宗皇帝从代国走过来的绝对心腹;而棘门军就更了不得了,统帅他们的人姓刘,是实打实的汉室宗亲,现在的宗正,未来的楚王。    细柳营能踩着他们的身子上位,而这些人却连屁都没放过一个。    想想都不可能啊!    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。    就算这些将军们人人都是无比大度,胸襟开阔的英雄,不计较此事。    下面的丘八大爷们,就未必了。    你说你是天下第一?    好,哥俩来比划比划。    没有金刚钻,细柳营这天下第一的美誉,早被南军北军的丘八们丢到地上,还踩了一万脚了。    而事实是:细柳营的历史,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久远。    这支部队,最早能追溯到当初秦末战乱时,跟随周勃一起征战天下的亲兵营。    汉室建立后,天下渐渐太平。    许多士卒解甲归田。    高皇帝刘邦是个特别大方的开国君王,跟着他打天下的老兄弟们,在他得了天下后,一个也没亏待。    功劳大的封侯,甚至就连战死的有功大将,子嗣也被追封。    功劳够不上封侯的。    刘邦也没有不管不顾。    汉律中,有关三老的法律地位,都要强调一句‘比山东复’。    所谓‘比山东复’的意思就是比照山东老兄弟的待遇。    而在此时,山东不是行政名词,而是地理名词,指的是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地区。    所谓山东老兄弟,指的就是跟着刘邦打天下,始终不离不弃的老士卒们。    这些人在汉初时,享有着极高的政治地位,极大的社会特权。    但也有很多士卒,或者因为残疾,或者因为患上了严重的战争综合征,几乎失去了独自生活的能力。    不管是刘邦也好,还是这些士卒的将主们也罢,肯定都不能看着这些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们自生自灭。    于是,许多列侯,都将这些老兄弟们,带回自己的封国,给予他们官职或者土地,就近照看和照顾。    这些老兄弟,在安顿下来之后,当然会娶妻生子。    所谓龙生龙,凤生凤。    军人的子嗣,耳闻目濡之下,当然也会跟自己的父辈一样,成为军人。    这就是所谓的将门世家。    而这些人,自然而然的,就会因为父辈和从小受到的教育的原因。忠于其所在地的列侯。    所以,翻开历史书,人们常常会发现。前一秒还在长安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,下一秒披挂上阵,居然也能有模有样,有板有眼。    譬如平阳侯曹氏,数代单传,以羸弱著称,但上了阵。却也能独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