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三十九章授筒  (第2/2页)
高衙内、马衙内几人的努力。一开始他们不敢高调弄一些小动作的。最后看到了刘知州将那首诗送到了汴梁城后,没有动静,胆子才大起来。于是逢人就说,自己是抄袭的,刘知州没有看出来,然而东京城中高人无数,怎能看不出来?若真是他所写,早就轰动了东京。    那么多高人在东京城,怎么不提携一下这个小子?    至于字,疏忽没有提,那个无法狡辨,是成千上万的人亲眼目睹。    连陈四娘,都让他们说得十分不堪,不过陈四娘出身于花柳之地,也没有很在意,相反,在郑家这段时光,让她觉得十分满意。    如果自己真的去了,带上几首好词儿,会很受欢迎的,不去,也未必十分挂念。自己要这样卖弄么?    突然找上自己,证明白玉娘与谭婉都在背下里有了小动作。都央求自己,看能不能抱有一丝希望。    分析了一下,说道:“陪我出去转一转吧。”    “好啊,”几个少年雀跃起来。    但让他们带了一些工具,几把铁锹,两把锯子,这才来到自家那两个土山上。    梨子已挂了枝,一个个小青果,在枝头十分可爱。绿叶成荫,山风清凉,景色怡人。岑大少叫道:“这里风景很好,你为什么一次不带我们来?”    “那好,我以后花一些钱,在这里盖一个小亭子,三五天举行一个诗会如何?”    作诗啊,岑大少吓得不敢说话。    穿过了梨树林,来到那片小竹林,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竹雕了。得寻一些好看的竹根,一边寻,一边让几人挖。武三郎抹着汗,问道:“大郎啊,你究竟要做什么啊?”    “一个月后,你们就知道我的用意。”    “能不能提前告诉我们?”    “不行,天机不可泄露,还有你们,也不能向外泄露,否则我就不安宁了。”    “喏。”    挖了好一会儿,吓跑了许多小鸟,踩死了若干小花草,毁坏了二三十根竹子,终于找到了七个比较满意的竹根,说道:“好啦。”    “这就好啦?”江二郎狐疑的看着这几个奇形怪状的竹根,不知道它与几个行首比赛,有什么牵连,于是问道。    “嗯,不过要经我的手变一变,一个月后你们来,便得知。”    几个少年离去,郑朗在家琢磨起来。    其实还是练手,不过这物事一旦出现在宋朝,若是自己的画与词搭配得雅趣,多少也会掀起轰动。    …    过了一个月,几个少年又来了。    临近七月,一路走来,皆抹汗,要喝井水。    喝了一大口清凉的井水后,讨东西。    郑朗将四个笔筒拿了出来,几个少年惊讶的把玩。    “这诗余儿好。”好在哪儿,看不出来。    “这画儿好。”好在哪儿,也看不出来。    但这个笔筒配上这些东西,立即显得很雅趣,魏三少大声道:“朗哥子,这物事我要一个。”    “三郎,不行,我刚试手,刻工粗躁,过一段时间,技艺粗长,我替你弄一个更好看的。”    “那这物事…”    “正好你们过来,”郑朗想了一想,道:“魏三郎,你家与我家一样,不在城中,家中的家客,城里的人多不认识。还是你来完成这个任务吧。”    “要我做什么?”    “你只要托一个生面孔的家客,将这四个物事,秘密的带到城中,每一个行首皆送一个,不能让任何人知道,也不能让她们自己知道,那么中秋节到来,蔡水河畔,就有好戏看了。”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