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四章扑朔怒马香车(慕容美)离  (第4/9页)
扬低声问道:“那些人在瞧什么?”    武扬抬头向前扫了一眼道:“不是耍戏法,便是卖膏药。总逃不过这一类玩艺儿。”    罗大成随着眼皮道:“过去看看怎样?”    武扬沉吟了一下点头道:“横竖闲着无事可做。过去看看也不妨。”    于是,二人上前向人群中挤过去,凭二人臂力,要挤去最前面,自然不算一回事。    果然不出武扬所料,场中正是一批江湖郎中在推销所谓“有病治病,无病延年”的“大补丸”    普通推销成药之团体,多系有一家老幼组成,但现下这一群却似乎有点不一样,六八人之中,十之八九为年富力龄的青年汉子,这以外,仅有一名老者和一名少女。看样子,老者和少女似为祖孙关系,那批健壮的青年,设非老者之子侄,当即为老者之门人弟子。    这时,场子好象才开始不久。正有一名赤着上半身的青年在耍石锁。    那把石锁,估计当在四五十斤左右,但拿在那名青年宁一中,简直不当一回事,举起,放下,如玩泥球,就这样,还不算。    蓦闻一声断喝,石锁突然脱手升空,抛上去足有七八丈之高,接着,那名青年又是一声嗨,平平稳稳伸手接住!    人群中轰然爆出一片采声!    罗大成低声说道。“虽然这不算什么惊人技艺,但在一般卖药者而言,能练成这股气力,也就相当难得的了!”    武扬注目点头道。“是的…”    接着,自语喃喃道:“一般卖解者。为引人测目;多走外家路子,一以锻炼胸臂等处之肌rou为主,然而现在这名青年人,胸臂等处并无异常表征,显届练的正宗内家功夫,假如小弟没有走眼,这名年青人之能被当不只此…”    武扬说至此处,场中铜锣当当数响,那名老者定声发话道:“好汉不扛旗,笨乌先飞,诸位,这不过是老汉末徒的一手笨功夫,精彩的还在后头!”    那名少女铜锣一敲,脆生生的接口道:“现在看师父的!”    老人转过脸来狠狠碎了她一口道:“谁要你多嘴?”    少女忍笑又喊道。“师父想系能说不能行。好,那么再看徒弟的!”    闲人大笑,老者扬臂大喝道:”来!来一套真刀真枪!”    老者一声喝出,四周人声立刻静定下来,先前那名青年鞠躬而退,一阵钢环声响,另一名劲装青年手执一柄青龙惬月刀健步奔出场心!    执刀青年脚下拉开,左手一比,右手大刀一顺,摆出一个威武的架式,眼看着即将展开一趟刀法…    罗大成忙问武扬道:“武兄是否识得这把起手式?”    武扬点头轻声答道:“颇像关东杨家的过关刀法。”    就在那名执刀青年作势钦发,众人注目屏息以待之际,一站在一旁的那名老者突然扬手喝道:“且慢!”    少女锣一敲,接口道。“让师父先行示范一番!”    老者减停,自然不是这意思,众人深知这少女无非在制造笑料,是以闻言之下,又禁不住爆出一阵哄笑。    老者不理,侧身指向青年手中那柄大刀,又喝道:“刀枪剑我,王侯众杰!刀为兵中之王,刀法称狠,刀身讲沉,来,小子。我问你,这把刀有多重?”    青年扬声答道:“四十八斤整!    老者大声接着道:“对了,四十八斤整,你知道,我清楚,这,不算!拿过去请在场的各位朋友掂上一掂!”    青年依言走去人群前面,双手捧着,缓缓沿着人圈倒退,希望有人接过去掂一下,以证明刀身是否有四十八斤重。    那些闲人看了那把沉甸甸的大刀,似乎都有点害怕,一个个引身后退,摇头逊谢,最后,一名乡下来的粗汉子,仗着有几分臂力,觉得平常五斗米一扛就能上肩,区区一把大刀算什么?    于是,手一伸喊道:“格老子的,我来!“”    青年含笑递去、那大仅仅伸出一只手来接。    青年好意警告道:“别闪了手。”    大汉不屑地道:“啥子玩艺”    一语未竟,刀已滑手落地,刀背正好砸在脚背上,那汉子痛得环起一只脚来跳叫不已。    众人见状,哈哈大笑。    那汉子怒目资问道:“明明不止四十八斤,你们为什么要骗人,场中老者故作不解状,亦向那人责问道:“这,怎么回事?”    那名青年带着歉意道:“对不起,哥子,四十八斤,只系指刀柄,刀头在外,全部加起来,应该是九十六斤才对。”    众人又是一阵大笑,接着,那名青年便将一支大刀在手中舞弄起来。一支九十六斤的大刀,在那青年手上,指东划西,反盘正旋,轻如无物,众人瞧至精彩,均不禁忘情喊好不已。    罗大成也看得很火神,武扬忽然将他一拉,轻声道:“走吧。”    罗大成低低说道:“瞧得好好的,走哪儿去?多看一会儿不行么,”    武扬微微摇头,以目示意,罗大成知道其中走有别故。于是不再说什么。跟着向人群外边挤出。    走出人群,忍不住悄声道:“武兄难道有什么一发现不成?”    武扬四下溜了一眼,边走边答道:“假如小弟没商走眼,小弟敢说里面这一群绝非真正的江湖郎中,同时,小弟还有个预感…”    罗大成惑然道:“什么预感?”    武扬微微一笑道:“既有这批人,我们邛来之行大概可以取消了!”    第二天,西校场上卖“大补丸”的那一群,仍在照卖不误,但在离西校场不远的一座药王庙前,却另外出现一帮以同样方式推销“万应膏”的江湖艺人。    另外的这一群,人数只有四五名,一对老年夫妻。两各健壮少年,一名愣头愣脑的小厮。    “万应膏”与“大补丸”究竟哪一种药灵验,只有天知道,不过,如论两帮艺人之功夫,却是后来居上!    由于药王庙去西校场仅一街之隔,药王庙前有人打对台的消息,马上传人这边推销药丸的一帮人耳中。    这边场子上,那名蓝衣老者扭头朝身后一名青年人眼色一丢,那名青年人立即悄然退出场外。    不一会,那名青年人去而复返,脸上带回一片兴奋之色,他走到老者身边,不知低声说了几句什么话,蓝衣老者一面听,一面不住的点头,眉宇间也油然浮现出一抹激神色。    这一天,两帮江湖艺人均是草草收场。  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